深圳特区语言文字事业简史 | 语言生活皮书
全新专栏“语言生活皮书”火热上线!
“黄绿白蓝”四大皮书尽在指尖,中外语言生活大政小情即刻呈现。
不定期更新,敬请期待~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诞生。39载匆匆而过,当年的边防小城,已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型大都市。
2019年7月2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使命,也再次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的风华。
语言环境的变迁,是城市发展和人群形成的重要参照。
深圳,曾是全国公认的普通话“沙漠”:
背景知识
据悉,深圳市的前身为宝安县,原居民主要讲客家话和粤语(广府话)。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经济特区涌入了大量的潮州人,他们讲属闽南语系的潮州话。加上同时前来建设深圳的湖南人、江西人、福建人、广西人及其他外省人,全国大小方言都在特区汇聚。据1985年初的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讲粤语和客家话的各占25%,讲闽南话(包括潮州话)和其他方言的共占30%,而讲普通话的人还不足20%。
“上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人来深圳洽谈生意,若遇上说方言的人,需要找两三个翻译,先将外语翻译成普通话,然后再将普通话翻译成方言,这样沟通怎么行呢?效率太低下了。此外,当时深圳开个会,因为大家说的不是一种语言,也需要找几个方言翻译。有时翻译还把要说的事说错了。”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庆说。因此,当时深圳迫切需要有一种统一的语言来充当交际语。
来源:深圳新闻网
如今,这里已然是全国“最普通话”的城市之一。
没错,这很“深圳”!
马庆
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深圳经济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其中就有语言因素,国人到深圳来没有语言障碍啊!
深圳人是如何“学会”说普通话的?
深圳又是如何在全国引领语言文化活动之风潮?
“拓荒牛”之歌已经唱响,
一起来回顾深圳语言文字事业异彩纷呈的40年!
今特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专题篇《深圳特区的语言文字事业》一文,作者:胡明晓。
语言文字事业
深圳,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79年,深圳市设立;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2019年适逢建市40周年,经过40年的风雨兼程,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跃变为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大都市。[1]在特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梳理深圳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脉络,对深圳未来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拓荒与推广
(1984—1989年)
深圳特区创办初期,社会方言以及用字非常混乱。语言交流问题是对外开放、对内交往和特区自身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每次到深圳视察都检查推普工作,并多次写信“希望深圳在推广普通话方面给全省带个好头,影响全省、影响港澳”。
19848月
深圳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宪法规定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指示,提出了“用普通话统一深圳语言”的口号。[2]
9月
市政府成立常设机构“深圳市推广普通话办公室”,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定兼任办公室主任,配备5名专职干部,专门负责推普工作。
1985市政府发布《关于我市干部职工定级、晋升以及在新招、调进中需考普通话的意见》,采取行政强制手段,要求“各单位都要把会不会讲普通话作为干部职工新招、调进的条件之一”“现有干部职工定级、晋升、订聘用合同也要进行普通话考试,从1986年1月1日开始,凡不能听懂和不会讲普通话者不予定级、晋升和订合同”。[3]
7月
为了整合民间推普力量,深圳市成立推广普通话协会。原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严振洋担任第一届推广普通话协会会长。成立时仅80余人,1986年年底达到300多人。
1986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随后多次就加强社会用字管理问题发布通告。
1989市政府批准“深圳市推广普通话办公室”(简称“市推普办”)加挂“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简称“市语委办”)牌子,加强对社会用字管理。[4]
从1985年开始,市语委办连续举办5届全市普通话大赛以及面向农民、家庭、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师生、公务员、旅游行业等特定群体的普通话朗诵、演讲、歌咏比赛,筹划、组队参加5届经济特区普通话大赛,2届深港普通话比赛。
❖
1985年10月26日,举办深圳市首届幼儿教师普通话比赛(来源:深圳新闻网)
1993年4月举办的“深圳市农民普通话邀请赛”(来源:深圳新闻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特区的显著路口都竖有“同志,请您讲普通话”的永久性大幅标牌。在蛇口工业区,它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同样深入人心。
1989年的深圳东门老街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街头的标语
普及与提高
(1990—2006年)
经深圳市政府批准,自1990年开始,每年的10月为深圳“推普宣传活动月”。1998年国务院决定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了配合全国推普周活动,市政府把推普月改为9月。
1993根据深圳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发文《关于文化局“三定”方案的批复》(深编〔1993〕089号),深圳市推普办及下属的深圳市普通话培训中心由市文化局代管。
1996“深圳市普通话培训中心”更名为“深圳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强化测试工作。
1997市政府批准成立“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市语委”),明确由分管市领导兼任语委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教育局、文化局领导兼任副主任。市语委下设办公室(简称“市语委办”),编制5名,作为市语委常设机构。[5]
2002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市语委办改为行政事务机构,赋予依法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能。
2005各区、各街道依据市语委架构,相继建立健全了本区、本街道语言文字工作机构。
2006
5月20日
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深府办〔2005〕52号),面向全市各区、各市政府直属单位,启动深圳城市语言文字评估迎检工作。市语委办编印《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简报》,每月一至两期,对照各阶段工作任务,介绍各区、受检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进度及动态,推广经验。在全市10条主要公交线路的公交车车体上做了大型宣传广告。在400辆公交车车尾张贴了宣传口号,为迎检工作营造氛围。
6月8日-10日
国家语委和广东省语委对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在对深圳市党政机关、学校、新闻传媒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的16个单位和1条街道进行抽查后,评估组认定:深圳市城区现阶段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达到了“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新世纪初叶语言文字目标要求,初步营造了与经济特区整体形象基本适合、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语言文字环境。[6]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宝贵经验,为全省做出了榜样。
拓展与创新
(2007—2018年)
进入新世纪,深圳语言文字事业在党和国家语言政策的引领下,拓展语言生活领域,以创新谋发展。
200011月
深圳举办首届“深圳读书月”。20026月
深圳大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站获广东省教育厅、省语委批准正式成立。
11月
深圳大学成立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
2008
深圳启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至今,共创建市级示范校26所,省级示范校22所,国家级示范校3所。
7月
市语委办创办内刊《深圳语言文字》,创刊即获时任国家语委副主任、语信司司长李宇明称赞,专门致信市语委办,希望能“更多地关注深圳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创造经验。并且因深圳特殊的地位,关注全省及港澳的语言文字状况,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刊物设政策传真、要闻简讯、语言表达艺术、理论探讨、社会语言生活、咬文嚼字等栏目,不定期刊出,截至2018年年底,总共刊出22期。
2010深圳市委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率先在全国推动全民阅读工作。
12月
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成立,现有协会成员102人。协会广泛开展、发动、参与深圳市各社区各学校的朗诵活动,仅在市图书馆举办公益性朗诵活动就达50场次,观众人数达4万人次以上。近两年,深圳南山区朗诵艺术家协会、宝安区朗诵艺术家协会、龙岗区朗诵艺术家协会相继成立,积极推动全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2018年3月25日,南山区举办现场朗读大会第一期
为适应深圳机构改革和新形势下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深圳新一届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调整到位,成员单位由15个增加到21个,突出了对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功能。
201211月
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跨行业全民阅读的民间组织。
2013深圳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在深圳,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
2013深圳举办首届“小金话筒少儿语言才艺大赛”。大赛由市语委办与市文化企业公司联合举办,首届报名人数即达2500人之多,2014年增至5000人。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6届,参与赛事的少儿人数达2万人次,被深圳市委宣传部甄选为深圳市重点文化传统比赛项目。
2013年4月11日的首届小金话筒少儿语言才艺大赛新闻发布会上,小演员演出精彩节目
2013深圳启动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目前,共创建市级特色学校14所,省级特色学校10所。
12月
国家汉语口语水平测试考试委员会正式批准深圳市语委办、市测试中心成立国家汉语口语水平测试深圳市考点。
2014
市语委办举办深圳市首届中小学生“我最喜爱的课外书”活动,连续举办5届。
2016
深圳发布首个《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即“深圳阅读蓝皮书”。
2016
国内第一部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开创城市阅读指数的研究、制订和发布。在多个阅读指标上保持全国第一,如年人均借书量、家庭藏书量、人均购书量均稳居全国第一。深圳读书月每年推出的“十大好书榜”成为出版业的风向标。
2018
深圳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
1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获省教育厅、省语委批复正式成立。
6月
深圳本土的有声阅读“懒人听书”APP完成了C轮2亿元融资,数据显示“懒人听书”平台注册用户达3.2亿,月活、日活用户已经达到4000万、1500万。
10月
由文化学者胡野秋主编、著名设计师韩湛宁设计的《微观深圳》,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通过350条微博体词条,以碎片化的文字描绘深圳人文风景,讲述深圳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深圳的前世今生,传达这座年轻现代都市的风土与精神。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深圳》一书
11月
2018年11月,由福田区委宣传部和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办,福田区朗艺文化发展中心承办“书香福田 诗意栖居”首届福田故事朗读大赛。
0111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12月
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企业朗读者”活动,由深圳市三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南山区企业的近百名员工参加朗读比赛活动。
政府主导、社团参与、企业运作、全民参与的语言文化活动呈良好发展态势。
1983年9月,时任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先生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华语社区语文现代化和语言计划学术会议”上,对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规范与水平,提出了分三级要求的设想(详见《中国语文》1983年第6期发表的《略论汉语口语的规范》)。1986年1月,时任国家语委主任刘导生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做《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报告,提出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初步设想可以分为三级。同年7月,在时任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市推普办副主任严振洋的推动下,深圳市政府办公厅率先制定并发布《关于普及普通话三级标准的意见》(深府办〔1986〕484号),发到全市处级以上单位,要求各单位遵照执行。[7]深圳最早颁布和实施《普通话三级标准》,为陈章太先生的创意和设想,以及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该标准对每一等级都有详细的描述。测试采用口试、笔试两种形式。一级、二级水平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测试,由市普通话培训中心负责。三级水平仅以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由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以上的推普骨干主持,市普通话培训中心最后审核、发证。到1994年年底,共测试14.3万人次,其中,16%的应试者取得二级水平证书,84%的应试者取得三级水平证书。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重点领域的干部、职工80% 以上考取了普通话等级证书。为了达到以测试促培训,以培训促提高的目的,市普通话培训中心为各区、各部门、各大集团公司培训推普骨干;推普骨干取得合格证后,培训下属基层单位、处室的骨干;基层单位、处室的骨干再对本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三级培训网络的建立,加速了普通话的普及进程。此外,还将培训工作与各行业业务工作密切结合。以各行业工作用语为语料,编写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教材,并将其作为测试内容。截至1990年年底,通过三级培训网络,党政机关干部、教师、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80%。
率先加强社会用字管理
1991年,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城市社会用字宣传和调查活动的通知》后,深圳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社会用字大检查和1992年全市范围内的汉字应用大检查、大整治。21个社会用字协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部参加了检查工作。同年,市政府颁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用字管理的通告》。根据市政府指示,市语委办对社会用字依法进行管理,规定使用汉字应以《简化汉字总表》(1986年)为标准,不得使用已被简化了的繁体字,不得随意写不规范字,不得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姓氏除外)。199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名牌用字进行检查的通知》,同年,深圳又两次发出《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通知》。开展了对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企业集团公司、驻深办事处以及部分学校 共 94个单位的名牌用字检查整治。1994年,广东省发布《关于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8]深圳选择深圳火车站、深圳机场、深圳会堂、深圳特区报社、深圳商报社、深圳师专、深圳实验学校和深圳小学为样板点,华强北商业街和深南东路一段800米街道为样板街,以样板为突破口,进行社会用字整治。经过责任单位自查整改和市语委办两次检查,样板点用字规范率达到95%,混乱现象大为改观。同年,深圳市政府颁布《深圳市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新闻媒体以及音像出版单位在使用普通话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责任与奖惩,确立了市语委办依法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能和权利,并要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有1名领导负责语言文字工作,指定1个部门和1名干部具体负责语言文字使用管理工作。《深圳经济特区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和《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也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写进了条文。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深圳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进入依法管理的轨道。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市语委办把“对不规范汉字的整治”作为全年中心工作,对大运场馆及城市景观中的用语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取得成效。2016年,深圳科学高中的教师和学生 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活动,集中展示了一批公共场合用字不规范情况。11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高度重视对社会用字使用的管理。语言文字的规范,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各单位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和完善长效工 作机制。2017年9月,市语委办召开市语委成员单位联系人会议,商讨城市语言景观中不规范用字治理问题,要求各单位加强归口辖区内的社会用字检查,并对重点街道、区域进行抽查。市语委办每年拨出专款,委托社会组织如深圳市硬笔书法协会对公共场所用字进行检查,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责任单位。
特区成立之前,深圳是广东宝安一个较为封闭的边陲小镇,人口只有31万,粤语人口和客家人口各15万,大鹏话、疍家话等其他方言人口不到1万,粤语和客家话为主要交际用语。1980年特区成立之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如潮水般涌入,同时也带来了全国七大方言区的方言。据1985年初抽样调查,当时粤语和客家话人口各占25%,潮州话人口占20%,说普通话的占20%,其他方言人口占10%,一时间,深圳语言“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给人们交流造成障碍,外商来洽谈业务,往往同时找几个翻译。随着语言文字事业的推进,1987年3月,深港语言研究所(简称“语研所”)在深圳教育学院成立,率先在全国开展双语双方言研究。成立语研所的目的之一是“巩固和提高双语双方言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为正确对待和科学处理双语双方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988年8月23日—26日,语研所在深圳教育学院召开首届“深港片语言问题研讨会(国际)”;1991年8月5日—7日第二届会议后更名为“第X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国际)”,每两年一届,以后一直沿用。[9]语研所以双语双方言交际活跃的深圳为基地,从复杂而有典型意义的深港片语言问题切入,联系内地,与港、澳、台同仁密切合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双语双方言研究。深圳教育学院陈恩泉任所长,中山大学傅雨贤和香港大学缪锦安任副所长,许嘉璐、陈章太、邢福义、詹伯慧为学术顾问。1999年,该所更名为深港澳语言研究所。迄今为止,市语委办与语研所合作,已成功举办11届双语双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累计约800篇,出版10册《双语双方言》论文集,2册精选本《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续集》以及《双语双方言用语论集》。30年来,语研所坚持双语双方言的开拓性学术研究,从语言描述比较而发展到语言间和方言间内外部纵横比较研究,从语言教育和民族共同语普及推广逐步拓展到脑医学、民俗行为、行政执法、网络应用等社会语言学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深圳将引领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10]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跃居亚洲第五,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语言环境和居住人口,经济发展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语言文字事业反哺经济发展。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大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深圳语言文字事业面临新机遇、新发展,深圳人将 秉承“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努力构建与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服务国家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深圳市语委办为本文撰写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在此深表谢意。
注释
[1] 陈如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8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
[2] 江谭瑜主编《深圳,八方共一语》,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9年。
[3] 常艳彩《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报告》,《深圳语言文字》2015年第1期。
[4] 常艳彩《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报告》,《深圳语言文字》2015年第1期。
[5] 同上。
[6] 唐骏主编《规范语言文字 构建和谐深圳——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纪实》,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
[7] 常艳彩《深圳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标准的出台前后——严振洋同志访谈录》,《深圳语言文字》2015年第1期。
[8] 张毅主编《广东省经济特区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与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9] 陈恩泉、黄永坚《深圳开展双语双方言研究回眸》,《学术研究》2017年第1期。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 书 信 息
书名: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
作者: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组编
郭熙 主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本书主要反映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如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门户网站的语言服务、沪教版《语文》课本中“姥姥”与“外婆”的热议、年度热词“改革开放四十年”等,以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为语言研究和语言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全书分为八部分:特稿篇、专题篇、工作篇、领域篇、热点篇、字词语篇、港澳台篇、参考篇。书后附有光盘,收入了2018年语言生活大事记,以及2018年新词语、高频字词等。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第一部分 特稿篇
致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的贺信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开幕式致辞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闭幕式讲话
保护语言资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主旨报告
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 岳麓宣言
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第二部分 专题篇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 60周年
语言文字事业助力国家改革发展
中国语言扶贫历程
深圳特区的语言文字事业
第三部分 工作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公文中有关
语言文字的内容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第四部分 领域篇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门户网站的语言服务
广州城中村语言景观多维透视
杭州良渚文化村的语言景观
“洋留守儿童”语言生活状况个案调查
在京韩国人语言使用调查
国产动画片语言暴力调查
微信“标题党”现象调查
常用字母词中文译名使用调查
医生告知“坏消息”策略观察
《壮文方案》颁布实施状况
手语“普通话”和盲文“规范字”
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偏误调查
第五部分 热点篇
空军闽南话宣传片飞上蓝天
让“外婆”与“姥姥”握手
甲骨文遇上表情包
热搜词语折射热门事件
汉语音译词走红海外
第六部分 字词语篇
2018,年度字词书写时代编年史
2018,新词语里的社会热点
2018,流行语里的中国与世界
2018,网络用语中的草根百态
年度热词“改革开放四十年”
第七部分 港澳台篇
香港南亚族群的语言使用状况
澳门语言规划的两种取向
台湾语文生活状况(2018)
第八部分 参考篇
日本的“平易语言”政策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教育项目新进展
海外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性会议主题扫描
语言政策与规划类国际期刊扫描(2018)
图表目录
术语索引
光盘目录
2018年语言生活大事记
2018年度媒体用字总表
2018年度媒体高频词语表
2018年度媒体成语表
2018年度媒体新词语表
真切了解世界语言生活——序《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